近年来,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把培养学生创业创新能力作为教育教学改革工作的重点,依托校内省级大学科技园这个平台,积极构建“专业+公司(实体)”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了产学合作的良性循环,促进了人才培养,真正做到了教学相长,全面提升了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创业创新能力。
1、对接园区企业组建专业工作室,拓展学生专业学习平台
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科技园是经江苏省科技厅、教育厅批准,徐州市政府和学校按照“政府引导、行业指导、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模式建设的生产性实训基地和大学生创业基地。学校以专业教研室为主体,按照1-2名专业教师带8-10名学生组成一个工作室,每个教研室组建2-3个工作室,对接科技园内企业开展专业课题研究和技术服务工作,对申请到的省、市级教科研课题进行适当的资助,对承担企业的横向课题提供相应的硬软件支持。以计算机应用技术教研室为例,先后成立了“3W工作室”、“SYSTEM数字媒体工作室”等4个专业工作室。在工作室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相关专业项目开发,并以此为载体进行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应用,学生的学习平台得到进一步拓展。
2、依托科技园孵化专业公司(实体),反哺学院的专业教学工作
根据学校《关于教师参与大学科技园协同创新工作的管理办法》等文件精神,学校将运行比较成熟的工作室引入大学科技园,以教师和学生为法人组建依托计算机应用技术等专业的实体公司,正式承接对外技术服务和商业开发项目。学校将专业课程实训和专业实践课程转移到企业,教师和学生分别以企业真实的开发项目为载体进行专业课程实践教学和学习,从项目分析、开发到验收,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更有针对性,教学质量和学生的专业技能显著提高。
3、借助企业管理文化,提升教师和学生的职业素养
在科技园中,教师和学生按照企业模式进行项目管理、验收和绩效奖励,为学生创建了真实的企业化实训环境,让学生提前感知了职业氛围,并作为企业准员工的身份完成自身所承担的项目任务,为学生将来走上社会打下了坚实的职业素养基础。同时,由于真实的企业运营需求,促使教师和学生必须不断提高个人的专业技术能力去满足企业发展的需求,进一步促进了教师队伍整体业务素质和学生职业素养的提升。
4、实现产学合作的良性循环,学生创业创新能力显著提高
在“专业+公司(实体)”的人才培养模式下,企业的项目开发和研究、学生的专业学习和技能训练、教师和学生的创业创新工作在科技园的平台上融合在一起,真正实现了“产、学、研、创”的一体化循环。一方面,学生进入园区企业进行实践和学习,在企业内的亲身体验比在课堂上的浅显了解更能够促进学生的学习,同时又为企业创造了经济效益;另一方面,教师通过在园区内创办企业得到实践经验,既提高了自身科研能力和专业技能,又利用真实的项目作为教学案例,有效提升了课堂教学效果,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创业创新能力显著提升。
一年来,学校教师和学生依托计算机类、电子商务类、艺术设计类等专业,在大学科技园自发组合成立了“途灵数字科技有限公司”等8家公司,共接纳计算机应用技术、电子商务等专业实习学生1000余人次,完成了“河南殷墟网上展馆”等企业开发项目25项,实现产值200余万元。在天津举办的教育部“2013全国职业院校学生技能成果展暨优秀学生技能作品大赛”中,学生企业开发的产品“北京朝阳500KV变压器分节开关模拟系统”项目荣获一等奖、“宁夏水洞沟景区虚拟展示平台”项目荣获二等奖,教育部副部长鲁昕、江苏省教育厅副厅长杨湘宁等领导同志先后到六台盒宝典资料大全展台视察指导。